河道拦垃圾浮漂其作用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更新时间:2025-07-29 点击次数:13次
河道拦垃圾浮漂是一种专为拦截和收集水面漂浮污染物设计的环保设备,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及水电站等水域,对改善水质、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通常由浮体、连接件和拦污网三部分构成。浮体作为主体,多采用高强度聚乙烯或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内部填充聚氨酯或聚苯乙烯发泡,以提供稳定浮力。连接件如钢丝绳、链条或专用连接件,用于将多个浮体串联,形成连续的拦污屏障。拦污网则由尼龙或聚乙烯等材料编织而成,网孔大小可根据拦截需求定制,有效拦截垃圾、水草、树枝等漂浮物。
一、核心作用:高效拦截水面漂浮垃圾
这是浮漂最直接的功能,通过在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的特定位置(如进水口、弯道、闸门处)设置浮漂拦截带,可针对性拦截各类漂浮物,避免其扩散污染:
拦截对象:包括生活垃圾(塑料袋、饮料瓶、废纸)、水生植物(浮萍、水葫芦、水草)、工业废料(泡沫碎片、塑料残渣)、农业废弃物(秸秆、农药瓶)及自然杂物(落叶、树枝)等。
拦截原理:浮漂凭借自身浮力漂浮于水面,通过单体连接形成连续的“屏障”(长度可根据河道宽度定制),利用水流推动使漂浮物被阻挡在指定区域,便于后续集中打捞清理。
二、保护水体生态与功能
减少污染物扩散
漂浮垃圾(如油污、塑料、腐烂植物)若随水流扩散,可能沉入水底形成底泥污染,或被水生生物误食(如鱼类、水鸟),破坏食物链。浮漂拦截可将污染物控制在源头附近,降低其对下游水体、湿地、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风险。
维持河道行洪与通航安全
大量漂浮物(如树枝、杂草)在汛期可能堵塞闸门、桥梁桥墩,影响行洪速度,甚至引发水位上涨;浮漂可提前拦截此类杂物,保障水利设施正常运行。
对于通航河道,漂浮垃圾可能缠绕船桨、碰撞船体,浮漂拦截能减少航运安全隐患。
三、降低治理成本与工作量
集中收集,提高清理效率
若无浮漂拦截,漂浮物会分散在广阔水域,打捞时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船只、设备)大范围搜寻;而浮漂将垃圾“聚集”在固定区域,打捞人员可定点作业,减少无效劳动,尤其适用于宽河道、水库等大面积水域。
减少后期处理难度
早期拦截的垃圾(如新鲜植物、未降解塑料)相对容易处理,若长期漂浮或沉入水底,可能腐烂发臭、与淤泥混合,增加分拣和无害化处理的成本(如需要额外进行脱水、消毒)。
四、辅助水环境监测与管理
部分新型拦垃圾浮漂可集成监测设备(如水质传感器、摄像头),在拦截垃圾的同时,实时监测水温、pH值、溶解氧等水质指标,或通过视频监控远程观察水面垃圾堆积情况,为水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拦截+监测”一体化功能。